浅谈个人对传统太极拳修炼的体会
笔者青少年时代开始学习太极拳,兼喜佛道。因在经年累月的学习,体悟当中,加之与不止一位前辈,老师的接触,所以对传统太极拳逐渐积累了一点儿浅显的认识。今斗胆将之成文,还请方家对体认不足之处给以指正。
因为我个人幼时对道家丹道修炼相对更为喜爱,所以在对传统太极拳孜孜以求的过程当中,一直在思索着二者之间的联系,以及相互的作用。通过积累和探索,我认为学习传统太极拳如果能佐以道家理、法的认识,则可事半功倍。于是我总结出心,身,息三者对传统太极拳修炼的至关重要性如下!
心乃拳根意乃君
《性命圭旨.大道说》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:“儒曰,存心养性;道曰,修心炼性;释曰,明心见性。心性者,本体也!”
经过了几千年的融并和洗礼,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说已经被儒释道三教涵括了。换言之,只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就都与儒释道三教脱离不得半点的关系。而太极拳做为这座大花园中的一朵小花自然也不在话下。那么,“心性”这个本体自然也就可以说是太极拳的核心和精髓了。
《大小太极解》一文当中曰:“天地为一大太极,人身为一小太极。人身为太极之体,不可不练太极之拳。”
前后引而申之,就使心—太极—拳这三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关系。因此,“不可不练太极之拳”是不是可以更具体的理解为:不可不以“心性”做为指导去练这个太极之拳?而若以“心性”来做为练拳的圭臬,就必须知道“心性”到底是何所指。
古人用词,往往是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思。然后合到一块才是所要表达的整体内容。
我所说的“心”非生理有形之心。它包括了意念,思维,精神等非生理有形的属性。在佛道的修炼中对其的描绘也不尽相同。如:生灭海,总持门,秘密藏,本源,命宝,灵台,方寸等等。而异名种种无非都是为了说明“心”的重要性。所谓:法由心生,亦由心灭。此话何谓?盖因“心”有真心,妄心之分,人心,道心之别!“心”的不同性质导致出来的效果,结果也是绝对不会一样的。
我所说的“性”非性别,性欲之性,而是天命之性。也称真如本来。怎解?《性命圭旨.尽性了命图》说:“人性之善也,此言天命之性(注:先天也)。性相近也,此言气质之性(注:后天也)。天命之性,论其本源(注:纯粹无杂之心);气质之性,论其禀赋(注:杂乱无章之心)。天命之性无不善,气质之性有不善(注:人之初,都是纯粹无杂之心。而在后天学习,渲染,此心就不如婴孩之时的圆满了)。”
在知道心,性是何所指之后,我们再将之合到一处。主敬道人曰:“未发之前心是性,已发之后性是心。心性源头参不透,空从往迹费搜寻。”
未发之前是什么呢?已发之后又是什么呢?个人认为,未发之前和已发之后应该都是先天的一种状态。是无极,也是太极。这种状态在混混沌沌的时候为无极,到了静极生动为太极。其实都是一物,只是一物不同的存在状态罢了。并非是真有两个极的存在。所以,道人说:“未发之前心是性,已发之后性是心。”
那么这层道理在太极拳的修炼当中应该如何应用呢?个人认为打拳之先,要先理解太极拳是个什么性质之拳,太极拳练的是什么内涵。端正认识,明确思想之后才能用一颗太极之心去体会太极拳架的内在奥妙。
太极拳的性质就是中,就是度,就是和,就是圆。所谓,无过不及也!太极拳的内涵就是修身养性,就是不争,就是淡泊,就是张三丰祖师说的:“欲让天下豪杰延年益寿,不徒做斯技之末也!”只有这样才能拳尽其本,拳尽其善。符合老子所说:“夫唯不争,是以不去!”因为,这世间的道理就是:你有得就要有失,你有失也会有得。对每个人都不会多一分,也不会少一分。无论你是否认同它,它都随时随刻以有形或者无形的态势存在着。其实,不争就是无为,无为才能无不为。这就是真正的天道,地道,人道。
关键词:传统太极拳 太极拳修炼
上一篇:太极修炼时如何增强内气
下一篇:如何认识气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