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静”是太极拳的本源

静是太极拳的本源

  21世纪是健身养生的世纪,太极拳是主流的全民健身养生运动。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,源于《易经》,主道家一脉,旁及儒、释、医、武。太极拳吸取了中国古代养生法则,要求心静体松,中正安舒,意念引导,气沉丹田,从而形成了一种动中寓静,静中寓动,柔中寓刚,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。

  长期练习太极拳,可以对某些慢性疾病起到积极康复与医疗作用。但练好太极拳,首先就要从无极开始。无极一动生太极,太极动静阴阳分,阴阳开合万物生,静极生动,外静内动,静中有动。所谓“练拳先明理,理通拳法精”,太极拳是内家拳,以修炼内功为本,以虚静为本体,以清静为极致。所以“静”贯穿着太极拳练习的整个过程。那如何使“静”得以贯穿始终呢?

  太极拳功夫的提高,都是从松静松柔上去寻找和体现的。因为太极拳是内家拳,所以练太极拳应以主静、主内为主,由松柔入手。如无静无松神就散了,气就上浮。若练习只是停留在外形的表现上,不体会内在的变化,就无从体悟太极拳的健身、养生的功效,更谈不上功夫的境界了。

  太极拳的“静”,是看不见的内在神、意、气的中和运动。它虽静,但静中藏动机;虽是动,但动中存静意。一动一静,互为其根。动是因,静是果;动是手段,静才是目的。静能和,和能内外协调;静能通,通能身心松透。静能让身体如同进入虚空状态,一旦虚空则神宁心静,处处是静,平心静气。

  人的思维心绪是很难控制的。古语有云:“心猿意马”。如果要强行收敛和控制,往往适得其反,越想静越难以静。只有循序渐进,慢慢诱导,耐心感悟,日久方能静下来。人只有在完全入静时,才能体会到内在的神、意、气的协调变化,才能聚神、练意、养心,才能表现出外形的稳静。

  太极拳中的静,包含着敬、静、净:

  敬:习武先修德,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性修养,是学习好太极拳的基石。要敬拳、爱拳,用恭敬之心去对待太极拳的学习,要对古人与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传统文化存有恭敬之心,尊敬传道解惑的老师,尊重他人的指导和指教成果,虚心学习,取长补短。

  静:从思想意识上,先将心静下来,锁住心猿栓意马。通过调心、调身、调息,排除杂念,放松身心,以一念代万念,渐进忘我虚静之状态。只有让心灵保持空明、宁静,不受欲望的扰乱,方能达生命最明智、最本真的状态。

  净:思想意识上,干干净净,不带固有认识观念、好恶之心去学习。身心空空荡荡,才悠然自得,心静自然。只有内外通透,无一丝杂念,把拳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,拳即是我,我即是拳,拳我合一,方能在行功走架中,体悟“静”的妙处。

  只有敬拳,才能使身心静下来。心态决定结果,抱着一种无所谓、漫不经心、嬉耍的态度去学习、练习太极拳,是不可能心静气平的。只有身心俱静、心平性和,才能感觉和体悟到身体内外的纯净,阴阳平衡,使气血经络畅行。

  无极状态时,身心平稳、无欲无念、虚静无为。意动时,全身上下处处要松静,一处不静一处不松就不能正确行拳。在行拳走架中始终贯穿松静的状态,不要一动就丢了松静。心情浮躁,身体四肢僵硬,都是不对的,也是不可取的,对身体无益,同时也是提高功夫的一种障碍。

  在行拳走架过程中,要以心行气,以气运身,以腰胯带动身体四肢运动,只有这样才能松静轻灵,动作如行云流水。此时,呼吸平稳、均匀、细长,在松静缓慢之中,身心平静,练完拳后,满口生津,心平气顺,精气神特别好。

  “拿住丹田养生,拿住丹田练拳”,无论是站桩还是行拳走架,都要“想”着丹田、“听”着丹田、“看”着丹田,三性归一不离丹田。这样丹田就有一种意识、一种感觉,通过练丹田,产生丹田内转,让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点,思想不走神,这样人的心就能静下来。

  太极拳讲“静”,在每一步的练习中,“静”无处不在:

  有些人并不重视基本功练习,认为可做可不做,敷衍了事。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有三:其一,心不静;其二,认知的程度不深;其三,动作不规范。不重视基本功练习则会在练习套路中产生病痛,影响锻炼与健身效果。虽然基本功练习枯燥无味,了无兴趣,俗语云:“基数不牢,武艺不高”。此时应静下心来,排除妄想,安心静气,按部就班,循规蹈矩,认真巩固和加强基本功的练习,这样既练了功又练了心,在套路练习时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
  在单式练习中要牢记:严格学习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,用心体会。否则一处不对处处不对。所以必须虚心学习,耐心体会,只有不急不躁,多学、多练、多想、多问,方能学规矩、达标准。此阶段需心平气和。心平则神凝,气和则息调。心里能平静了,身心才能放松,才能去感悟,去改正诸多毛病,减少误差,为下 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。

  在套路练习中要牢记:盘架子是练习太极拳功夫的基础,同时又是重点。从练习整套太极拳来看,从起式到收式,每一个动作都贯穿太极的要求与要领。行拳走架如行云流水、连绵不断、滔滔不绝,其中有静,要静如山岳,端庄沉稳;其中有动,要动似浪潮,鼓荡腾然。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,处处有阴阳,处处有动静,在动静之中体现太极韵味。

  在太极推手中牢记:推手也称打手或揉手,它既是太极拳技击的一种练习方法,同时也是检验套路练习的试金石,是提高太极散手实战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。太极推手特别强调“动中求静,以静制动,以柔克刚,借力打力”的原则。所以只有思想安静、精神集中,才能气沉丹田,身体松柔轻灵、反应灵敏,才能知道 对方的动静虚实。

  “静”,在太极拳中,有不同的层次,如安静、平静、宁静、虚静、清静等,每一个太极拳修炼者由于功夫不同,对“静”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,但 “静”始终贯穿着太极层次提升的每一个阶段,随着功夫层次的上升,修炼者对“静”重要性的认知与体会也不同。能静才能松、能松才能柔、能柔才能刚。只有做到刚柔相济、阴阳平衡,才能养浩然之气,养浩然之气常在则功夫有成,健身养生、延年益寿的效果也就会体现出来了。

关键词:太极拳静 静无处不在

上一篇:太极拳修炼用心十要
下一篇:张三丰祖师太极拳十要解析

相关文章
武当太极养生圣地
武馆简介|媒体报道|学员心声|常见问答|教练岗位|武当武术视频|武当太极服淘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