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·道德经 释义(二)

《老子·道德经》释义(二)

卜风道人 整理

○上篇·道 经

第二十一章

 1 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。

 2 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。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

 3 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。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

 4 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。

 5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?以此。

 生字:窈 yao 三声;甫 fu 三声

 译文

 1 最高的道德形态,是彻底顺从道。

 2 道作为存在物,完全是恍恍惚惚的。恍惚之中有形象,恍惚之中有实在。

 3 在他的深远幽暗中,有一个精神存在著。这个精神至真至切,充满了信实。

 4 从古到今,他的名字从不消失,好叫人们看到万物之父。

 5 我怎么晓得万物之父呢?就是由他而来。

第二十二章

 1 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

 2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

 3 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

 4 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 5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,岂虚言哉!诚全而归之。

  生字:伐 fa 二声;矜 jin 一声。

 译文

 1 受屈辱的,可得成全;受冤枉的,可得伸直;低洼的得充满,将残的得新生,缺乏的便获得,富有的便迷惑。

 2 所以,圣人与道合一,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。

 3 不自以为能看见,所以看得分明。不自以为是,所以是非昭彰。不求自己的荣耀,所以大功告成。不自以为大,所以为天下王。

 4 正因为不争不竞,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。

 5 古人说“受屈辱必得成全”的话,岂是虚构的吗?那确实得成全者,天下便归属他。

第二十三章

 1 希言,自然。

 2 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

 3 故从事于道者,同于道;德者,同于德;失者,同于失。

 4 同于道者,道亦得之。同于德者,德亦得之。同于失者,失亦得之。

 5 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
 译文

 1 少说话,合乎自在本相。

 2 狂风刮不了一清晨,暴雨下不了一整天。兴起风雨的是谁呢?是天地。天地都不能长久,何况人呢?

 3 所以,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,有德的人就认同德,失丧的人就认同失丧。

 4 认同道的人,道便悦纳他;认同德的人,德便欢迎他;认同失丧的人,失丧便拥抱他。

 5 信心不足,才有不信。

第二十四章

 1 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。

 2 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

 3 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

 4 其在道也,曰:余食赘形。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

 生字:赘 zhui 四声。

 译文  1 翘著脚就站立不住,蹦著高就走不成路。

 2 自以为能看见的是瞎子,自以为聪明的是傻子。

 3 自我夸耀的徒劳无功,自高自大的不能为首。

 4 从道的眼光来看,这些东西像多余的饭,累赘的事,只会让人厌恶。有道的人不会这样的。

第二十五章

 1 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

 2 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

 3 可以为天地母。

 4 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

 5 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

 6 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
 7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  生字:寥 liao 二声;殆 dai 四声。

 译文

 1 在产生天地之前,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。

 2 寂静啊,空虚啊!独立自在,永不改变。普天运行,永不疲倦。

 3 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。

 4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,姑且写作“道”,勉强起个名字叫“大”。

 5 大,便无限飞逝,飞逝而致远,至远而回返。

 6 所以道为大,天为大,地为大,人也为大。宇宙中四个为大的,人是其中之一。

 7 然而人要以地为法度,地以天为法度,天以道为法度,道以他自身为法度。

第二十六章

 1 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

 2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。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。

 3 奈何万乘之主,而以身轻天下。

 4 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
 生字:辎 zi 一声。

 译文

 1 重是轻的根基,静是躁的主人。

 2 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。虽有荣华壮观,他却安然超脱。

 3 然而有的大国君主,只重自身,轻慢天下,以致灭亡。

 4 轻浮就会失根,骄躁就会失控。

第二十七章

 1 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,善数不用筹策。

 2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

 3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。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

 4 是谓袭明。

 5 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。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

 6 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
  生字:辙 zhe 二声;谪 zhe 二声;楗 jian 四声。

 译文

 1 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,善于言辞的没有暇疵,善于计算的不用器具。

 2 善于关门的不用门插,却无人能开;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,却无人能解。

 3 圣人就是这样一直善于拯救世人,无人被弃之不顾;一直善于挽救万物,无物被弃之不顾。

 4 这就叫承袭、传递光明。

 5 所以说,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,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。

 6 如果不敬重老师,或者不爱惜其资财,那么,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。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!

第二十八章

 1 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  2 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

 3 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

 4 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

 5 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

 6 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。

 7 朴散则为器,圣人用之,则为官长。

 8 故大智不割。

 生字:忒 te 四声。

 译文

 1 知道其雄伟强壮,却甘守雌爱柔顺,而成为天下的溪流。

 2 作为天下的溪流,永恒的恩德与他同在,(使人)复归于纯洁的婴儿。

 3 知道其光明所在,却甘守暗昧,而成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。

 4 作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,永恒的恩德至诚不移,(使人)复归于无限的境界。

 5 知道其荣耀,却甘守羞辱,而成为天下的虚谷。

 6 作为天下的虚谷,永恒的恩德充足丰满,(使人)复归于存在的本原。

 7 这本原化散在不同的人身上,成为不同的器物。圣人使用他们,而成为掌权者。

 8 如此,至大的智慧是浑然为一、不可分割的。

第二十九章

 1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

 2 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
 3 故物或行或随,或嘘或吹,或强或羸,或载或隳。

 4 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  生字:羸 lei 二声;隳 hui 一声。

 译文

 1 想用人为的努力去赢得天下,我看达不到目的。

 2 天下是神的器具,不是人为努力就能得著的。人为努力的,必然失败;人为持守的,必然丧失。

 3 世间是这样:有占先前行的,就有尾追不舍的;有哈暖气的,就有吹冷风的;有促其强盛的,就有令其衰弱的;有承载的,就有颠覆的。

 4 所以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、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。

第三十章

 1 以道作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。其事好还。

 2 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

 3 善有果而已,不敢以取强。

 4 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。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

 5 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
 译文

 1 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,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。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。

 2 军队进驻之地,荆棘便长出来;每逢大战之后,凶年接著来到。

 3 良善自会结果,无须强夺硬取。

 4 成了而不矜持,成了而不炫耀,成了而不骄傲,成了像是不得已,成了而不逞强。

 5 任何事物一逞强示壮就会老朽,这不是出于道。不是出于道的,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。

第三十一章

 1 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。而美之者,是乐杀人。夫乐杀人者,则不可得  志于天下矣。

 2 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偏将军居左,  上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处之。杀人之众,以悲哀泣之,战胜以丧礼处之。

 生字:恬 tian 二声。

 译文

 1 兵是不吉利的东西,不是君子所使用的。万不得已而用之,也是以恬淡之心,适可而止,打胜了也不当成美事。以打胜仗为美事的人,就是以  杀人为乐。以杀人为乐的人,是绝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。

 2 所谓兵,是不吉利的东西,万物都厌恶,得道的人不用它。君子平时以左方为贵,战时以右方为贵,因为左方表示吉祥,右方代表凶丧。偏将  军在左边,上将军在右边,就是以凶丧来看待战事。杀人多了,就挥泪哀悼;打了胜仗,也像办丧事一样。

第三十二章

 1 道常无名。

 2 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也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

 3 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

 4 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

 5 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
  生字:譬 pi 四声;

 译文

 1 道,通常不显露其名份。

 2 存在的本原 即道的本体 虽然精渺微小,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他。王侯若能持守他,万物会自动归顺。

 3 天地相和,降下甘露,无人分配,自然均匀。

 4 宇宙一开始有秩序,就有了名份。既有了名份,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,不可僭越。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,就可以平安无患了。

 5 道,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,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。

第三十三章

 1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
 2 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
 3 知足者富。

 4 强行者有志。

 5 不失其所者久。

 6 死而不亡者寿。

 译文

 1 能识透别人,算有智慧;能识透自己,才有光明。

 2 能战胜别人,算有力量;能战胜自己,才是真强。

 3 知足的人富有。

 4 攻克己身、顺道而行的人有志气。

 5 持守本相、不失不离的人可以长久。

 6 肉身虽死、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长生。

第三十四章

 1 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

 2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不名有。

 3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

 4 以其终不自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
 生字:恃 shi 四声。

 译文

 1 大道弥漫,无所不在,周流左右。

 2 万物都是籍著他生的,他不自夸自诩。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,他不彰明昭著。

 3 他爱抚滋养万物,却不以主宰自居,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样子。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,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,这样,他的名份可就大了。

 4 由于他从始至终不自以为大,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。

第三十五章

 1 执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 、平、太。

 2 乐与饵,过客止。

 3 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,用之不足既。

 译文

 1 秉持大道之象者,普天下都前往归向他。普天下都归向他,也不会互相妨害,反而得享安息、平安、太平。

 2 人间的美乐佳宴,使匆匆过客们沉溺不前。

 3 大道出口成为话语,平淡无味,看起来不起眼,听起来不入耳,用起来却受益无穷。

第三十六章

 1 将欲歙之,必故张之。将欲弱之,必故强之。将欲废之,必故兴之。将欲夺之,必故与之。是谓微明。

 2 柔弱胜刚强。

 3 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
  生字:歙 xi 一声;

 译文

 1 要收敛的,必先张驰一下。要削弱的,必先加强一下。要废弃的,必先兴起一会儿。要夺取的,必先让与一点儿。这是微妙的亮光。

 2 柔弱的胜于刚强的。

 3 鱼不能离开水(而上岸),国家的主权和势能也无法(离开道)向人展示清楚。

第三十七章

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

 2 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

 3 化而欲作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无名之朴,夫亦将无欲。

 4 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定。

 译文

 1 道,通常看起来无所作为的样子,实际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。

 2 王侯若能持守他,就一任万物自己变化。

 3 变化中有私欲发作,我便用那无以名状的本原来镇住。在这个无以名状的本原里,欲望将断绝。

 4 欲望断绝、人心平静了,天下自然便安稳了。

第三十八章

 1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;

 2 上德无为,而无以为;下德为之,而有以为;

 3 上仁为之,而无以为;上义为之,而有以为;

 4 上礼为之,而莫之应,则攘臂而扔之。

 5 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。

 6 前识者,道之华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

 生字:攘 rang 三声;

 译文

 1 道德高尚的人,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,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。道德低下的人,需要恪守道德诫命,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。

 2 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,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。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,其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。

 3 有大仁爱的人,是在追求仁爱,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。有大正义的人,是在追求正义,而且其正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。

 4 有大礼法的人,是在追求礼法,却没有人响应,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。

 5 所以,丧失了大道,这才强调道德;丧失了道德,这才强调仁爱;丧失了仁爱,这才强调正义;丧失了正义,这才强调礼法。所谓礼法,不过  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,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。

 6 所谓人的先见之明,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,是愚昧的开始。所以,大丈夫立身于丰满的大道中,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;立身于大道的  朴实中,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。据此而取舍。

第三十九章

 1 昔之得一者。

 2 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

 3 其致之,天无以清,将恐裂;地无以宁,将恐发;神无以灵,将恐歇;谷无以盈,将恐竭;万物无以生,将恐灭;侯王无以贵高,将恐蹶。

 4 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是以侯王自称孤、寡、不 穀 。此非以贱为本邪?非乎?故致数舆无舆。

 5 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
 生字:蹶 jue 二声; 穀 gu 三声; 舆 yu 二声;琭 lu 四声;珞 luo 四声。

 译文

 1 古人所得的,是一(唯一者,原初者,化一者,即道)。

 2 天空得一而清虚,大地得一而安稳,神只得一而显灵,江河得一而流水,万物得一而生长,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。

 3 推而言之:天空若不清虚,恐怕要裂开了;大地若不安稳,恐怕要塌陷了;神祁若不显灵,恐怕要消失了;江河若不流水,恐怕要干枯了;万  物若不生长,恐怕要灭绝了;王侯不能使天下归正,恐怕要跌倒了。

 4 贵是以贱为本体的,高是以低为基础的。所以王侯都自称孤家、寡人、不善。这不正是以贱为本体吗?不是吗?所以最高的荣誉恰恰没有荣誉。

 5 所以不要追求晶莹如美玉,坚硬如顽石。

第四十章

 1 反者,道之动;弱者,道之用。

 2 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
 译文

 1 相反,是道的运动所在;柔弱,是道的力量所在。

 2 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,实有出自虚无。

关键词:道德经白话 道德经解释

上一篇:老子·道德经 释义(三)
下一篇:老子·道德经 释义(一)

武当太极养生圣地
武馆简介|媒体报道|学员心声|常见问答|教练岗位|武当武术视频|武当太极服淘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