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仙岩的“隐仙”之谜
隐仙岩,是武当山36岩中的一座大型岩洞。明永乐十年敕建砖殿三座,供奉真武、邓天君、吕洞宾等道教神仙。据史料记载,古代有许多高隐之士在这里得道。
2500年前,函谷关令尹喜来到武当山隐仙岩,开始了寂寞修行。他也由此成为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。史载,历史上有许多高人都在隐仙岩修炼,因此这座岩洞也如同神秘的名字一样,一度声名远播。
从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蒿口沿五龙公路前行16公里,至第一个隧道再登山约500米,便是隐仙岩。
隐仙岩实际上是一座长约15米、深约1.5米的岩洞。洞体岩石由绿泥钠长片岩和绢云石英钠长片岩及浅粒岩等组成。岩石经强烈挤压,形成复杂的褶皱图案,总体形成一处宽缓背形构造。
2500年前,一个叫尹喜的人,善观星气。他时任函谷关令,见有紫气从东方飘来,便在关前日日等候,终于等来一个须发皆白、骑着青牛的老者,这就是老子。尹喜上前拜迎,求老子传授,于是老子便将《道德经》传授与他。这便是“紫气东来”的故事。
宋元之际,来武当山修炼的人主要以隐修为主,这些人在隐修时“恨山不高,林不密,惟恐闲名落人耳中”。虽说他们留下了许多踪迹,但少有史书记载。
如今,隐仙岩的岩洞内仅存砖石殿六座,石雕镂空供案一张,石雕神像五尊;有彩绘,皆砖雕斗拱飞檐。岩右为道房遗址,方整石崇台岿然,蹬道已残。岩外有青石矮墙相护。
在隐仙岩的正中石殿内,存有两尊石刻造像,其造型粗犷、服饰独特。经专家考证,初步认为是为道教信奉的太阳帝君和太阴元君,即太阳和月亮二神的造像,石像背后有两排神秘的文字。虽说在道教典籍中有自创的龙章凤文等,但这两排酷似“篆书”的文字如何读、代表着什么,至今还无人破解。
正殿前摆着一个比石殿还要宽的香案,此香案是武当山最大的石雕香案,由案身和案板两块大石契合而成。案身四周精雕细琢,几乎是镂空的纹饰,花纹精细繁杂,让人叹为观止。试想,数百年前,在没有现代切割机具的条件下,是如何开采出这么大块的石头,又是如何搬运进来的,然后又雕凿成如此精美的香案。其水平之高,工艺之精,条件之苦,是今天的我们不可思议的。
在古代文化中,有关太阳和月亮的传说以及各方面应用非常广泛,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。太阳帝君和太阴元君在武当山隐仙岩同时出现,究竟意味着什么?至今还是迷。但其历史背景、文化内涵等方面,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。
随着岁月的侵蚀,隐仙岩的许多砖饰已残损斑驳。虽然铅华褪尽,越过岁月的沧桑,从石雕神像仪态娴雅的眉目之间,依稀可辨充满神奇传说的隐仙岩昔日动人的模样。
关键词:武当隐仙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