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朝道士朱思本与武当山
元朝的武当山是什么模样?有宏伟的建筑群吗?山上道士多吗?元朝道士朱思本的《登武当大顶记》均有记述。
元朝皇室崇奉玄天上帝
元朝皇帝崇奉玄天上帝是从汉化较深的忽必烈开始的,他的孙子元成宗铁穆耳即位时,也崇奉玄天上帝,大德七年十二月铁穆耳加封真武为“元圣玄天上帝”,直接把“武当福地”视为玄帝“仙源”之所在,并以圣旨的名义确定真武的神格地位由“真君”上升为“天帝”。正所谓“神不封不灵”,这在元朝历史上崇奉玄天上帝的过程中,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。
朱思本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登临武当山的。
朱思本的生平简介
朱思本生于1273年,元朝诗人、地理学家,字本初,号贞一,江西抚州人,与宋朝王安石是老乡,那是个出才子的地方。他本人出生书香门第,因讨厌世俗浑浊,出家为道。他走遍祖国名山大川,与玄教领袖吴全节同居江西龙虎山,在元成宗大德末年与吴全节北游京师,留在朝中,与虞集等文坛名流结识。公元1321年,他在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当住持。他以朝廷代祀名山的身份,走遍中国。他的诗写得很好,而且精通风水学,著有《贞一斋诗文稿》二卷,地理著作《广舆图》二卷。
朱思本游历武当山经过
元仁宗延佑四年四月,那是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。朱思本起了个大早,从武当山南岩,兴致盎然地向大顶,也就是现在的金顶进发。沿途万木交错,可见当时武当山还没有经过大力开发,保持着自然的状态。
走了大约七里路的样子,他沿着青壁的藤蔓,匍匐着向上攀登,回头一看,岩谷幽深,只听见水声淙淙,看不见底。在山谷中行走,声音在山谷回响。还有许多飞禽,羽毛光彩绚烂,叫声清亮。山上各种草药特别多,如黄精之类。
又经过七里,到了下天门,峭壁像刀削一样。朱思本侧着身子在石头间,拉着竹子往上走。开始有些害怕,过了一会儿勇气上来了,就有些兴奋。下天门是由两块大石头拼成的,中间可以通过。到了这里,什么小虫、小蛇都看不到了。《武当山志》记载,这里就是“太安皇崖天、显定极风天”,由玄天上帝治理。
再经过大约五里,到了三天门。地势比下天门低而略微平坦,面积却大许多倍。《登武当大顶记》记载:“乔松怪石,天风冷然,长萝卷舒,芬芳袭人。”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。在这里,视觉上有松树、石头等,嗅觉上有花草的芬芳。作者用了现在学者总结的修辞手法“通感”,也就是用所有感觉描述景物,使人达到身临其境的状态。
朱思本登上武当山大顶
现在国内外游客游览武当山大多直奔金顶,从琼台直接坐缆车上金顶,缺少了一步三叹,缺乏走路观景。山中的古木珍禽养眼养心,峰回路转可以体验人生。当年,朱思本游目骋怀,是走到金顶的。
当然,那时的金顶不是现在的模样。书中记载元朝时的武当山大顶:磨石砌为方坛,东西三十多尺,南北十五尺。中间是铜殿,有栋梁窗户,里面供奉九尊铜像,中间为元武(真武神),左右为真武神父母,真武神及父母左右为二天帝,然后是四个侍卫。神像前有一个铜缸、二个铜炉。铜缸可盛一斛油,燃灯长明。二个铜炉,一个放在大殿内,一个放在坛前。
朱思本站在金顶俯视群山,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。当时武当山建筑物还不太多,一眼望去,汉水就像衣带环绕着武当山,方圆数百里的山川仿佛清晰可辨。天空明亮洁净,风景就像国画中的一样。朱思本看到的场景就是后人总结的“七十二峰朝大顶,二十四涧水长流”。
关键词:武当山历史 元朝道士朱思本
上一篇:首届武当山特区市民太极拳大赛圆满结束
下一篇:金顶现陆海奔潮奇观 系武当静八景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