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仙山武当 > 道教知识 | 关闭窗口 | 返回首页
道经的源起及作用  
  道经,为道教经典之简称。古人对道经有许多尊贵的称呼,如“云笈”、“玉笈”、“天书”、“天章”、“宝函”、“宝篆”、“神书”、“玉册”、“玉纬”、“金书”、“仙经”、“丹书”、“道书”等等,意在说明道经皆由天人传授、宝如金玉之意。由此可以想见道经的严肃性与神秘性的一面,容易造成普通道教徒与一般群众对它的敬畏感,事实上道经浩瀚,真正了解的人的确很少。近年以来,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,许多道教宫观相继恢复,国内外研究道教的空气不断升温,道经的价值日渐为人们所认识。因此,对于道教经典的文化内涵,也就有了解和认识的必要。

  (一)道经在道教中的位置

  道教教义,将“道、经、师”称为“三宝”’。并言“道无经不传,经无师不明。”“道”宝与“师”宝之中,全赖“经”宝得以传续。“经”宝即指道经,波道教奉为“无上经宝”。可见在道教之中,道经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。

  (二)道经历史源远流长

  道经的历史,比正统道教出现的历史还早。由于道教以道家为其母体,大量道家典籍被纳入道经的范畴之中。即使道教正式形成之后,道教人物所撰写的道经,仍然承延上古道家的思想痕迹,因此道经的起源应当从道家算起。若以道家老子学说的出现算起,则道经的存在,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。

  (三)道教经典知多少

  道经典籍,不可胜数,可谓浩如烟海,汗牛充栋。元代集成的道藏《玄部宝藏》,总数有7800卷之多。保存至今的明代正统、万历年间编纂的《道藏》,共有5485卷。如果加上明《道藏》失收的道经,以及明代以后出现的道书,许多学者估计,不下万卷之巨。

  (四)道经的内容

  道经的内容,可谓包罗万象。元代马瑞临《文献通考》言其“杂而多端”,此乃外行家言。倘从道教最根本的信仰去解析,自不难分清其中脉络,博而能约,并非杂乱。若以“道”的信仰解析之,则可分出道家“道学”的内容;以“神”的信仰解析之,则可分出道教‘“神学”的内容。连接道家与道教、道学与神学的一根奇妙纽带,就是“仙”,这是“仙学”的内容。他学将生与道、人与神连接起来,是道教的无上法宝。在仙学的旗帜之下,道教的两大神圣信仰,即“道”和“神”才能联合起来,成为一种共通的信仰形式。由此衍化出来的“仙道”与“神仙”,成为道教“丹鼎派”和“符象派”两大阵容。包容道学、仙学和神学的躯壳,就是道教的宗教形式,如科仪、戒律、经仟、禁忌、宫观等等,这些内容可以称为“教学”。道学、仙学、神学和教学,是道教最根本的四大学术,离开一门即不成其为道教,四大学术是道教不可分割的本质内涵。而道经文化最重要的内容,也由此四大学术构成。四大学术是道经文化的主干,其他道经内容如医学、易学、兵学、善学、文学、术数、音乐等等,都是主干上面枝叶蔓生的产物,和四大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因此道教就像一株千年大树,道经里面所有的内容,都可以在这棵大树上面找到相应的位置,枝干分明,条理清晰。

  (五)道经的价值

  陈樱宁先生评价道经说:“尊之者,称为云篆天章,赤文紫字;美之者,比喻琅函琼札,玉版金绳。姑勿辩其是非,要可据为考证。历代佚亡典籍,犹多附此而存。岂惟道教门庭之光辉,亦是中华文化之遗产。”(《前中华全国道教会缘起》任继愈先生认为:“道教典籍在中国文化宝库的地位决不下于佛教,甚至更为重要。”(《道藏提要·存》)道经之中,包含中国古代政治、历史、科技、宗教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,其中哲学、伦理、医药。内丹、外丹、养生、易学、善学、美学、天文、地理、膳食、音乐、数术、方术、美容、建筑、美术、历算、冶炼、生物、服饰、民俗、旅游、处世、神话、仙话等等内容,对于古老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活、社会生活、家庭生活、个人生活和宗教信仰等,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。至今在普通的中国人身上多多少少仍可找到道教文化投下的影子,虽然他不一定信仰或了解道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