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第一部炼丹著作
道教的基本内容,即仙、道、神、教四个方面。仙道一体,偏于修炼,神教一体,偏于科仪,又称之为“丹鼎派”和“符象派”。丹鼎修炼的第一部著作,即《周易参同契》,东汉魏伯阳撰。其书假借周易交象,以述丹法。由于古代炼丹方士较为隐秘,且多为师徒之间口传心授。因此书中内容古奥,一般人难以看懂。考查古代修炼,多为内外丹法兼修,又根据丹道原理和书中内容,可知其书既谈内丹,亦谈外丹,是一部综合性的炼丹著作。
(二)神仙信仰系统化的道经
东晋道士忌洪,著有《抱杆子》一书,首次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.并且整理了当时流传于世的各种神仙方术《抱朴子》分为《内篇》和《外篇》两大部分,《内将》讲述神仙方药、鬼怪变化、养生延年、禳病却祸等内容.属道家;(外篇)讲述人间得失、世事臧否等内容,属儒家。书中《遐览》一篇记述了道教历史上最早的道经目录,后人认为此东道经总集《道藏》编纂之始。
(三)上清、灵宝、三皇三大经系
东晋之时,道教在江东一带盛行,形成了专门以造作道书和传授经法为主的经箓派,使正统道教向义理化的发展大大迈进。其具体代表,便是上清、灵宝、三皇经系的出现。上清经系由南岳夫人魏华存创始,由杨羲 许谧、许翙等共同造作完成,其主要经书为《上清大洞真经》及《黄庭经》等。灵宝经系由葛巢甫造构而成,其主要经书为《元始无量度人经》。三星经系由葛洪岳父鲍靓传《三星文》,至东晋始显于世。这三支经法系统,到南朝如宋之时由陆修静汇归一流,梁陶弘景加以发挥,形成道教义理化的重要经籍。
(四)推崇老子予的道经
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道观,传说为函谷关分尹喜结接望气之所,又传说老子在此授与尹喜《道德经》上下篇。此后楼观成为一所修道之地,历代道士牺隐于此,修性练命,研究经论。他们素来推崇《老子》,宣扬老子之道。道教有一部重要经典《西开经》,当与此振道士有关。《西升经》主要讲述修炼,特别强调清静守一。书中提倡“真道养神,伪道养形,认为神生形,形成神,形神和同,因能长久。针对当时道教改造道家学说,趋向追求形体长生之方术.《西升经》力图矫正此弊,提倡养神为主.认为养形属于伪道。实际上养神”与“养形”在道教修养中同时存在,不可分离。
(五)道教经书按“三洞”分类
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,奉敕广集道书。他从句容茅山殳季真处得到许谧、杨差“上清经法”,从句容葛粲处得“灵宝经法”,又得“三皇经法”。并对魏晋以来这些新出道书,作了一番刊正真伪的工作。首次将道教经书分为“三洞”,“三洞”即洞真、洞玄、洞神三部,洞真部以《上请经》为主。洞玄部以《灵宝经》为主.洞神部以《三皇经》为主。这样就把众多的道教经书系统化,开创了道书的“三洞分类法”,奠定了世编纂《道藏》的基础。陆修静所撰《三洞经书目录》,乃为最古的《道藏》目录。
(六)隋后出现内丹道经
内丹修炼,渊源甚占。内丹”之称,据《罗浮山志》记载,正式倡兴于隋代道士苏玄朗。但在唐代之前,内丹修炼多由老庄修养和神仙方术承袭而来,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。唐末五代时期,以钟离权、吕洞宾为首的“钟吕昌金丹道”,大力倡导内丹之说,并著书行世,终于使内丹学说建立了完整而独立的体系。此后内丹学说在道教内外大为盛行,道教修炼的中心由外丹转向内丹。内丹道经层出不穷,屡盛不衰。惜因内丹经中的名词术语,多由外丹沿用而来,故此隐喻颇多,造成一般人阅读道书的困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