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唐代正式编纂《道藏》
唐代道教被奉为皇族宗教,道教经藏在这时正式结集。唐高宗时,道士尹文操编纂《玉纬经目》7300卷。唐玄宗曾令诸观高道和京都学土搜集道经,并派使者广为搜访,亲加校阅。编成《三洞琼纲》,史载收书有7300卷、3744卷、5700卷等几种说法。又有《玉纬别目》记传疏论部分,据载有2000卷左右。《三洞琼纲》和《玉纬别目》,台称《开元道藏》这是第一部正式集成的道藏。
(二)宋初陈抟以易阐道
宋初道教出现了一位易学大师,他就是隐居华山的高道陈抟。陈传好《易》,手不释卷,而且首创以图解易立法。据载他以《先天图》传种放,种放传穆修,穆修传车之才,李之才传邵康节.种放又以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传李溉,穆修以《太极图》传周敦颐,这些图式均出自陈传。陈传著作大多亡佚,今存世者有《阴真君还丹歌注》、《龙图序》、《正易心法注》等,及《无极图》和《太极图》流传下来。
(三)两家编篡《道藏》
北宋初建,社会基本安定之后.宋太宗即向访求道经,刊正道书。宋真宗又令人整理道经,最初编成《宝文统录》,后由张君房重编成为《大宋天宫宝藏》,共计4565卷。张君房又撮其精要编为《云笈七签》,后人称为“小道藏”。宋徽宗诏令天下搜访道家遗书,复将《道藏》增至5387卷,称为《大藏》,之后又加增补,编成《政和万寿道藏》5481卷。宋孝宗重建《道藏》题为《琼章宝藏》。同时金章宗、全世宗亦积极倡编《道藏》,并由天长观提点孙明道会诸道土,合成《大金玄都宝藏》共602帙6455卷。
(四)元代编藏与“至元毁藏”
全真大师丘处机.生前曾嘱弟子宋德方共复《道藏》。当时丞相胡天禄捐献白金千两,宋氏门入秦志安主持此事。这次编修《道藏》。首次将全真道书收入其中。历时八载.编成《玄都宝藏》7800余卷。由于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,佛增抓住《老子化胡经》的真伪问题打击道教。元宪宗令僧道二家辩论,借机颁旨焚毁45部道经印板.之后又烧了一批经板。元世祖至元年间,又命二家辩论,裁决权在皇帝手中,终判道家为输,下诏除《道德经》之外所有的《道藏》经版全部焚毁,这就是历史上发生的“至元毁藏”事件,《玄都宝藏》因此焚毁。此为《道藏》编纂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人为性破坏,对于道教经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。原来7800余卷的《道藏》到明代两次编纂只搜按集到5485卷.相差两千余卷之多.部分亡缺书目见载于《正统道藏》中的《道藏缺经目录》。
(五)明代编篡《道藏》
明成祖曾敕第43代天师张宇初重修《道藏》,后又敕其弟张宇清继续主持此事,均来告竣而卒。英宗正统年间诏令邵以正督校此事,方才正式刊板完成。这部《道藏》称为《正统道藏》,计480函5305卷。明神宗万历年间.又敕50代天师张国样增续《道藏》,续补32函180卷,名为《万历续道藏》。正续《道藏》合起来,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明版《道藏》,共计512函5485卷。
(六)丹道经书共分五派道教内丹,自钟吕金丹道开辟以来,复经宋元南北宗之分流,至明清流派纷呈,后人将其分为五派丹法,五派均有经典传世。南宋张伯端开创金丹南宗.著《悟真篇》。之后由石泰、薛道光、陈泥丸、白玉蟾一脉相传,陈致虚和翁葆光解为人元修炼,清代有济一子傅金铨承其余绪。北派丹法始于金代王重阳著《五篇灵文》等。由其弟子丘处机、刘处玄、谭处端、马丹阳、郝大通、王处一、孙不二等传承延续,明末清初之伍柳派丹书《伍柳仙宗》属于北派.同时清朱元育、刘一明、刘明瑞等人所撰道书均属北派。明代陆西星开创东派丹法,陆氏自称得吕洞宾亲传,撰《方壶外史》,宣称人元之道。清代出现西派丹法,创始人为李涵虚,自称曾遇吕洞宾及张三丰,著有《道窍谈》、《三车秘旨》等,自成一派丹法。丹法中派推崇元代李道纯为代表人物,李氏曾撰《中和集》;清代道士闵一得,撰《古书隐楼藏书》,主张“中黄直透”法,亦属中派;清末黄元吉,融合南北丹法之中枢著《道德经注释》、《乐育堂语录》,亦为中派之重要人物。五派各系人物,均有不同丹理丹法之著述,分别收入《道藏》、《道藏辑要》、《藏外道书》等道教经藏之中。
(七)敦煌道经的发现
清光绪年间,道士王圆箓发现了敦煌莫高窟中的藏书。王圆箓位于莫高窟,他能书善辩,并主管当地道教宫观。据其自述,发现藏经洞之时,“天炮震响,忽然山裂一缝”。可能洞壁突然开裂,被他发现其中的藏经。自从藏经洞发现之后,经卷及文物开始流失。先后遭到英、法、俄、日等国文化窃贼的掠夺.大量流失海外。敦煌遗书中的藏经,有一部分道经抄本。抄经年代,大致在隋、唐、五代之间。据《敦煌道经目录编》,共有496件。敦煌道经的发现.除古件道经之外,对明《道藏》可作补充与校勘。
(八)《道藏辑要》之刊行
《道藏辑要》属道经丛集,最初由蒋元庭编辑王清嘉庆年间。其书出于《道藏》,故名“辑要。此后又经刊刻,增加了藏外道经。至清光绪末期,原版《道藏辑要》已然罕见,又经贺龙想、彭翰然于四川成都二仙庵翻刻成为《重刊道藏辑要》。再次增加藏外道经,使其总数扩充为287种。《重刊道藏辑要》刻版现保存于成都青羊宫,即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。
(九)《道藏》的重印
1923年10月,田文烈、李盛铎锋、赵尔巽、康有为、张謇、董康、张元济、梁启超、钱能训、熊希龄、江朝宗、黄炎培、傅增湘等13人.共同发起重印明版《道藏》的倡议。当时的民国总统徐世昌颇信道教,愿出俸钱支持此项宏举。于是采用北京白云观藏明《道藏》原本,由上海涵芬楼影印,称为涵芬按本”。此本将原本《道藏》改为石印36开线装本,共印350部。道经总集从此公开于世,由道观流向社会。1977年,台湾艺文印书馆编印《道藏》,改为36开本共60册。同年,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编印《道藏》,编为16开本60册,此本增辑了部分藏外道书。1986年,日本株式会社中文出版社缩印《道藏》,编为16开本30册。1988年,文物出版社、上海书店、天津古核出版社三家联合影印《道藏》缩印之后编为16开本36册,此本对《道藏》作了适当的补缺和订正。这样,影印《道藏》的发行数量相当可观。自古以来被道教奉为“无上经宝”的“天宫宝藏”,终于“下凡”到了寻常百姓的家中。可以说,历史上《道藏》屡遭毁损的悲剧不会重演了,这是人类文化日趋进步的必然结果。
(十)《藏外道书》的印行
由于明版《道藏》仅仅收录了明代之前的道经,而且《道藏》失收道经屡有发现,明代之后《道藏》未再编纂,新出道经不在少数。因此,许多学术界和道教界人士都感到有续补或重编《道藏》的必要。明清以来的一些道教丛书,均对此做了一定程度的努力。1992年8月,巴蜀书社出版发行了大型新续《道藏》丛书——《藏外道书》。该丛书编委由国内外研究道教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,并联合了一些道教人士和海外学者。《藏外道书》共出36部,收书1016种,为再续或重编《道藏》做出了可贵的资料性准备工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