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、辽、金、元(960一1368)400多年间,各种社会矛盾相当尖锐,民族矛盾尤为突出。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,道教进入了一个不断繁衍、创新的发展阶段。
一、北宋的崇道
经过五代十国短暂的动乱和分裂,北宋王朝建立后,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。北宋历代帝王承袭唐朝道儒释兼容和对道教的崇奉扶持政策,其中真宗、徽宗尤以崇道著称。
大中祥符五年(1012),宋真宗称赵氏始祖“九天司命保生天尊”赵玄朗下降于延恩殿。于是,加封为“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命司保生天尊大帝”。次年(1013),虔诚加封老子为“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”,并行幸毫州太清宫,谒拜老子神像。真宗在位期间,还大量兴建道观,召见著名道土,命王钦若、张君房等编辑道藏。
宋徽宗对道教的崇信更甚。他自称“教主道君皇帝”,并亲自注释道教经典;在太学、辟雍中设《道德经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博士;采用蔡京之言,集古今道教事为纪。志,赐名《道史》;还改僧尼为德士,命穿道服,加入道教。
二、陈抟与张伯端之发展丹道理论
经过隋唐五代的酝酿、积聚,北宋时期内丹学术已广泛传播开来。宋初的陈抟传和神宗时的张伯端等著名道士,远承魏伯阳《周易参同契》的“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”的修炼理论,近继刘古知、崔希范、钟离权、吕洞宾、施肩吾、彭晓的内丹修炼术,进一步“推天道以明人事”,阐发和推进道教的炼养理论和内丹道。
陈抟是五代末北宋初著名道士,修道于华山,宋太宗赐号“希夷先生”,一生致力于养生之道,著有《无极图》(刻于华山石壁)和《先天图》,还著有论述道教修炼的《指立篇》(81章)等。
陈抟关于内丹修炼的五个阶段(即得窍、炼己、和合、得药、脱胎还虚)和四阶段工夫(即筑基、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)的系统总结,对后来南北二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陈抟之后,在北宋期间,对道教的炼养及理论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便是张伯端。
张伯端(984—1082),宇平叔,号紫阳山人,是北宋时期内丹学说的集大成者,著有《悟真篇》、《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》、《金丹四百字》等内丹著作。其代表作《悟真篇》对丹道理论及方法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。张伯端认为道、儒、释三教虽分三,道乃归一。他主张金丹为修仙至道,并强调先“命”而后“性”。《俗真篇》说:“学仙须是学天仙,惟有金丹最的瑞”,并认为“不识真铅正祖宗,万般作用枉施功”。排斥与金丹不同的修炼方术。《悟真篇》与《周易参同契》齐名,被道教推为内丹术之正宗。北宋后,道教之主内丹者,莫不祖述《悟真篇》。在其内丹学说影响下,至四传弟子白玉赡(1194一?)时,形成了所谓“金丹派南宗”(相对于全真道北宗)。张伯端的思想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,被奉为道教内丹派南宗开山祖师,尊称“紫阳真人”。
三、新道派的出现与老的经箓派道教的演变
宋室南渡以后,形成了南宋与金、元南北对峙的局面。当时道教内部宗派纷起,在金元之际,北方先后出现了太一道、真大道、全真道等新道派。
太一道为卫州(今河南汲县)萧抱珍(?-1166)于金初创立。该派重符箓斋醮,规定道士必须出家,七传以后逐渐与正一道相融合。
真大道亦创建于金初,创始人为沧州乐陵人刘德仁(1120一1180)。该派以《道德经》为教旨,不尚炼丹飞仙之事,而颇重默祷召劾为人治病,主张出家苦行。元以后,逐渐衰落并消失,或已合并于全真道。
全真道,是金代兴起的北方三大新道派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派别,创建于金大定(1161-1189)年间,创立者为王重阳。该派主张三教合一,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,不尚符篆与黄白之术,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,不蓄妻子,持斋茹素,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。
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传有七徒,是为“全真七子”,他们都对北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。其中以丘处机最为突出。丘处机(1148-1227),字通密,号长春子,山东登州栖霞人。19岁出家入道,次年于山东宁海全真堂拜王重阳为师。当丘处机嗣教时,正值金元之际。金兴定三年(1219),宋宁宗遣使召请,不应。元太祖闻其名,自乃蛮(今蒙古境内)遣臣持诏召请,丘处机以71岁高龄率十八弟子,从莱州出发,跋涉万里,历尽艰辛,历时两年多到达西域大雪山与成吉思汗相会。“太祖时方西征,日事攻战,处机每言,欲一天下者,必在乎不嗜杀人;及问为治之方,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;问长生久视之道,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”(见《元史·丘处机传》)太祖深契其言,礼遇甚隆,尊为神仙,命他掌管天下出家人,并敕免全真道土的赋税。这就为全真道的鼎盛奠定了基础。丘处机于1224年返大都(今北京),住长春宫(今北京白云观),此处即成为全真道的活动中心。丘处机在此演教,立龙门之宗。在他的努力下,全真道的宫观数量和道教徒人数都迅速扩充,全真道进入鼎盛时期。
自从全真道兴起以后,道教便出现了“北宗”与“南宗”的分立。南宗即北宋张伯端所传一派,主要活动于南宋时期。至元代中后期,在与南北二派均有师承关系的陈致虚(1289-?)的努力下:紫阳一派亦归于全真,被称为“南宗”,王重阳一派,被称为“北宗”。
北方三大道派兴起的同时,在南方除旧有的龙虎天师、茅山上清、阁皂灵宝等三山符策诸派之外,这时自称独得异传而别立宗派者甚多,主要有从天师道衍化而来的神霄派,由上清派衍化而来的清徽派,由灵宝派分化而来的东华派和净明道。其中,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净明道。该派自称始祖为东晋道士许逊,而实际的酝酿阶段在南宋初,据传说许逊降临何真公,传授阐述“忠孝之法”的净明经典。到元初,玉真子刘玉以江西西山为活动中心,正式形成净明道。其宗旨以忠孝为本,敬天崇道,济生度死为事,元以后合并于正一道。
在元统一全国之后,天师道在北方得到迅速传播,全真道在南方有较大发展。其他力量较为薄弱的各道派则逐渐与天师道和全其道相融合,符象各派(如茅山宗、阁皂宗等)融入天师道(龙虎宗)之后,统称为正一道,从而形成正一和全真两大道派。经元、明、清各代,流传至今。正一道不出家,多从事符箓斋醮,祈福禳灾;全真道主张“全神炼气,出家修真”,建立了传戒和丛林制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