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仙山武当 > 道教知识 | 关闭窗口 | 返回首页
明清及近代的道教  
 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,逐渐走向衰落,以至解体,随着整个社会的演变,道教也随之从停滞逐渐走向衰微。


  (一)明朝的道教

  明朝建立后,因鉴于世居龙虎山张陵后裔在道教中的影响,一方面肯定了元代授张天师正一道教主的地位,但又革除“天师”称号,改授为正一嗣教真人。在明代皇帝中,特别崇奉道教的是明世宗(朱厚熄1522—1566年在位),他自号“玄都境万寿帝君”,躬亲礼斋,许多道土被授予“少保”、“利部尚书”等官衔,参与朝政。明代历世还在京师设置道箓司,在各府设置道正司,在各县设置道会司,将道教事务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范围。
  明代最为有名的道士是张三丰。其人生卒年代不详,曾在湖北武当山(一名太和山)修道,后离武当山隐居。太祖、成祖均曾遣使寻觅,不遇,乃营修武当宫观。道教从而有南派之武当道、据《诸真宗派总簿》载,武当道派有自然派、三丰派等传衍近代。明英宗天顺三年(1459),张三丰被封为“通微显化真人”。
  在明代,还可以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四年一(1406)成祖敕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纂修《道藏》。正统九年(I444)英宗继成祖之志,诏通妙真人邵以正督校《道藏》,次年(1445)编成《正统道藏》5305卷,凡480函。至万历三十五年(1607),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奉命续补《道藏》,凡32函,180卷,名《万历续道藏》。与《正统道藏》合计共5485卷,512函,即现存之明版《道藏》。成为道教史上最完备和最重要的经籍总集。


  (二)清朝的道教

  自明中叶后,道教衰落的势头已较为明显。到了清代,朝野重佛抑道。乾隆年间(1736一1795)宣布黄教为国教,道教为汉人的宗教;限制天师职权,取消其道教之首的地位,由二品降至五品,并禁止其差遣法员传度。到了道光(lg2l一1850)年代,又取消了传统的张天师朝觐礼仪。道教失去了与朝廷的联系,其地位逐渐下降。
  清朝最著名的道上为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(?-1680年),生于明季之乱世,慨然出家,师事全真龙门六祖赵复阳。清顺治十三年(1656)奉旨在北京白云观主讲道法,前后受赐紫衣三次。并在江浙和湖北武当山传“初真”、“中极”、“天仙”大戒,即“三堂大戒”。(经过王常月律师所制定的“三堂大戒”一直沿用至今)。正常月曾使全真龙门派一度兴盛起来,因而被誉为“中兴之祖”。


  (三)近现代道教

  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。道教不仅受清统治者的抑制,也受到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影响,呈现出较复杂的局面。军阀混战,地方割据,使本来派系众多的道教进一步民间化,宗派更加增多。1929年北京白云观所收录的正式道教宗派就有动有80余个,还有许多非道非佛、亦道亦佛的民间宗教组织。道教受到外来的现代文化思想的巨大冲击,加速了与其它各种思想的融合。但是,在我国民间,道教思想与信仰仍保留着根深蒂固的影响。
  在反帝、反封和抗日战争期间,道教中有不少道徒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了反帝、反封的斗争。武当山道众掩护红三军,救治红军伤病员;江苏茅山和广东罗浮山的道众积极支持新四军、解放军抗击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,还有不少人参加到革命队伍中。
  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道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道教徒的信仰得到尊重和保护。宫观中旧有的封建性规制被废除,成立了民主管理机构,道士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。1957年,经过一年的筹备,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正式成立,岳崇岱为第一任会长。1961年,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道教全国代表会,选举陈樱宁为会长。在陈会长的领导下,中国道教协会设立了研究室,创办出版了《道协会刊》,开设了道教知识进修班。
  “文革”中,道教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受到极左路线的严重冲击,宫观被封闭,道教活动被停止,中国道教协会也被迫停止了工作。
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新落实,中国道教协会也恢复了工作。1980年、1986年、1992年,先后召开了三届、四届、五届代表会议。全国各地的主要道教宫观也陆续修复开放,其中力座较大的宫观,于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宫观。1987年创办了《中国道教》杂志,先后编辑出版了《道教手册》、《道教文化丛书》、《道教大辞典》、《道教神仙画集》等数十种书刊。l990年,中国道教学院成立,在此之前中国道协曾先后举办了多期培训班,为培养道教接班人作了积极的工作。1989年,中断了数十年的全真派传戒活动恢复了,第一次传戒活动在北京白云观举行。1995年,中断多年的正一派授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恢复。
  目前,中国道教进入了它在近200年来最兴盛的时期。全国广大道教徒在爱国爱教的道路上,与全国人民一道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