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方仙道”和“黄老道”是道教的前身,虽然以严格的标准衡量,它们还不能称之为道教,但是道教确实是由它们发展而形成。
方仙道“方”是“方术”,同时也指从事或擅长方术活动的人——“方士”;灿”指追求神仙境界的“神仙家”、“方仙士”,还包括通阴阳之道的“阴阳家”。最早见于史籍的方仙士是苌弘,他是用灵王时候(前571——前545)的人据称他能明鬼神事,对阴阳之学也有研究。《汉书艺文志》记“阴阳家”有ZI家,其中苌弘著文15篇。另一位有影响的方仙士是齐国稷下人驺衍,他也是阴阳家,据说他以“阴阳主运,五德终始”说受到诸侯们的尊敬而显赫一时,《汉书楚元王传》载其曾传《重道延命方》。“万仙道”的代表人物,据《史记·封禅书》说,来毋忌、正伯侨、充尚和羡门子高都在其列。秦始皇时,徐福、卢生、韩终、侯生、石生都是有名的方土,他们的目标是到海上的神山仙岛中去寻找神仙,求长生不死之药。汉武帝时的方士以李少君、少翁、奕大、公孙卿之流最为著名,他们主要是以帮助帝王封禅祭祀,或求仙、采药、辟鬼、望气、炼丹之类为事。方仙士的活动,到东汉末仍然很活跃。
黄老道“黄”指“黄帝”,代表古代“神仙家”和“阴阳家”思想;“老”指“老子”,代表“道家”思想;方仙思想和黄老之学的结舍,即“黄老道”。道家和神仙家象与阴阳家的思想本来就有共同之处.这在老庄的著作中有许多体现,因此,黄帝和老子的学说自然结合起来形成黄老之学。据《史记乐毅传》说,我国最早研究黄老之学的人是河上丈人,”据说他和环渊、庄周都是直接继承老子之学的人。司马迁说:“河上丈人教安期生,安期生教毛翕公,毛翕公教乐瑕公,乐瑕公教乐臣公,乐臣公教盖公,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,为曹相国师。”由于西汉统治者的支持,曹参以清静无为学说在政治上获得成功,所以黄老之学大兴。汉武帝以后虽尊儒术而抑黄老,但当时研究养老之学而著名者仍有陈平、田叔、黄生、邓章、郑当时、司马谈等。以方士身份研究黄老者则有司马季主、严君平等。东汉延熹(15-166)中桓帝事“黄老道”,开始祭祀老子。黄老之学在此时正式发展成为“黄老道”。此时的“黄老道”还没有什么组织,只是在崇奉黄老的前提下,公认老子为教祖,奉老庄著作为经典。
|